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教研活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员如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抓教研工作

教育研究者如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抓教学研究

王营(特约评论家)。

近日,教育局召开全县教育科研工作座谈会,中心议题是“疫情爆发后如何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教育科研中心作为全县教育和教学科研管理的枢纽,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研究工作。

第一,从科研中心的总体工作来说,仍然要强调对常规教育要有质量。

各学段要做好对学校常规教学活动的指导、管理和评价,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准备、教学、批、辅、考是教学常规的基本环节,减少哪些环节,哪些环节工作不细致,提高教学成绩就是一句空话。

不备课就上课不好,课堂效率降低,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

同样,作业评分不当、指导不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会使学生难以准确反馈所学信息,教学变得盲目,没有目的、没有重点。

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效率意识、学生参与意识、全员成就意识,不要让学生留下知识和能力的“夹生饭”,保证学生每节课都能学以致用。

因此,对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规范,仍然是下一步教学科研中心各学段的主要工作。

第二,在教学研究的微观层面,教学研究员不仅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等教学法问题。

“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学什么”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以往的教研多侧重于教法研究,而忽视于教学内容和学法研究,这其实是本末倒置。

教最重要的是让教师教什么,其次是怎么教。

如果教的内容是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东西,即使教法非常简单原始,也往往有效。

要研究“教什么”,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将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育人目标、教学要求细化为各阶段教材、各单元乃至各章,据此决定每个课时应该教哪些内容、重点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不教。

其次,要引导教师认真研判学情。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充分预习和自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对学情的正确研判,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要引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选择什么内容来教,需要比方法先决定。

可以选择任意一段,引导学生重点阅读; 还可以通过写作方式切入,进行能力转移,引导学生大量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更换或补充部分教材内容,逐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

另外,要引导教师超越教材,整合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拓展教材,重构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沟通教材和生活的联系。

同时,教师对教材要有整合意识、跨界意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必然是跨界,跨界的本质是整合。

因此,课程内容整合应成为今后学校教育研究的常态。

第三,从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探索在线、在线混合教学的模式。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为落实教育部“停课、停课、停课”要求,普遍采用在线授课方式,有直播、录制、教师在线答疑。

预计这种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和中小学的全面入学而结束。

随着国家教育云平台在中小学的普及和使用,未来课程可能是“双师型”教学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仍然轮流教学,学生也趋之若鹜,不仅违背了教与学的规律,而且造成了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最大功能,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需要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家。

这是蒲公英评论网站的第一部作品。 转载请务必显示源代码。 违者一定会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