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探索宇宙 播种梦想
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向全社会揭晓。
今年“最美教师”评选“最美教师”中国航天员中心特级航天员王亚平为特殊致敬,她先后三次为中小学生举办太空课,为青少年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让我们一起听听王亚平两次飞天做梦,站在“太空讲台”上的精彩故事。
太空课播种的梦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宇航员大队宇航员王亚平
神舟十三号飞行机组人员三人在宇宙失重条件下展示了“奥运会”。
图为神舟十三号飞行机组提供
在那一瞬间,我好像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我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组的宇航员王亚平。
作为“宇宙教师”,能三次站在“宇宙讲台”上,与大家分享科学的乐趣和奥秘,我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
和同学们一起“天地相连”的短暂时光,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非常珍贵的回忆。
成为教师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 数学老师把无聊的数字穿插在不可思议的童话里,这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体育老师。 因为她会带着我们在学校操场上跑步玩耍……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在玩,一不小心我们就长大了。
到了中学,接触到了一点深刻的知识。
老师把渊博的物理化学知识,讲得又深又浅。
那时,我们似乎可以从简单的钟摆定律和化学反应中,稍微窥视一下科学的奥秘,发现宇宙的美丽。
看到在讲台上说话的老师,我由衷地羡慕,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讲台上,把我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学生。
老师,这个神圣而美丽的职业,承载着传播思想文化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这个“教师梦”,我一做就是十几年了。
高中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
飞上蓝天的同时,我离梦想的讲台越来越远了。
后来经过层层选拔,我入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宇航员大队。
当然,能成为宇航员飞上太空是令人高兴的。
但是,我隐约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那个“教师梦”了。
谁知道,命运之神再次向我挥手,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
2013年,被选为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组后,得知我可以在太空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上课,激动的心情无法言喻。
成为老师,这个梦想终于实现!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又仿佛月亮击中了心房,非常清澈,非常明亮。
想象一下。 上课前,同学们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老师好”“老师辛苦了”。 课后,孩子们扬起天真无邪的脸,纷纷向“王老师”提问……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最期待、最羡慕的画面。
我的心像沸腾的波浪,等待着做梦的瞬间的到来。
在照相机的另一边,有成千上万只渴望知识的眼睛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很多第一次。 各自的第一次意味着未知和挑战,或多或少会给我们启发。
对于没有上过讲台的人,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太空授课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在轨开展的教育应用类任务,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面向全国、全球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使命,史无前例的光荣; 责任也是史无前例的重大。
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组就是背负着这样神圣的目标出发的。 我的心充满兴奋和期待的同时,非常心跳。
2013年6月20日,正式的宇宙授课日终于到来了。
站在天宫里的只有我们三个宇航员,面对的只是一个照相机,但我知道照相机的另一边有成千上万只渴望知识的眼睛在注视着我。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神圣和自豪。
我为能站在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面前而感到自豪!
那个太空课的任务很圆满,每个实验演示都成功了。
从耳机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同学们惊讶和喜悦的笑声,也可以听到课堂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觉得在梦想实现的瞬间,无论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因为,上课时孩子们的笑声和掌声是最好的回报。
第一堂太空课很快就结束了。 沉浸在课堂中的我还没有意义。 同学们也回味无穷。
孩子好像在听。 “还有吗? 还有吗? 我还想看。 宇宙很不可思议……”
“王老师”这个称呼,是我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大收获。
作为老师,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航天梦,开启他们的追梦之旅,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高兴。
“飞天梦绝不是失重的,科学梦的张力是无限的。
”这句话深深地扎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也许是对我的“巨大力量”感到惊讶,也许是对牛顿定律测量质量的好奇,也许是被水膜实验出水的无限张力所吸引,也许是被太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所吸引……第一次太空课科普教育活动,让很多中小学生向往太空,学习科技知识
现在,当时的一些孩子进入了大学,走上了社会。
他们中的一些人保持着对宇宙的爱,一些人作为宇宙战线的一员正在成长。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楠给我写信。
作为那一年上太空课的第一个“太空班”的学生,她在高考后选择了太空相关专业。
她在信中说:“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你早就成了我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向往的光芒。
后来,王楠从研究生院毕业,成为宇航员……王楠追梦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像她这样热爱航天、投身航天事业的孩子还真不少。
也感谢世界上第一位“宇宙教师”芭芭拉摩根先生。
作为中国第一次、世界第二次太空课的主讲人,开课前夕,我收到了她的来信。
在信中,她表达了对我们的问候和祝愿,给了太空课以热烈的期待和鼓励。
首次太空授课圆满成功,受到媒体的盛赞。 “举重若轻的太空课,不仅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也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播下了探索未来的火种。
”
通过他们清澈的眼睛,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星
宇宙不仅是每个孩子都神往的地方,也是每个宇航员一直在奔跑的方向。
时间过去了,第一次太空课是9年了。
这9年来,我热衷于科普,爱与航天科学有关的一点点滴滴。
和学生们一样,我不断地学习、沉淀、积累,期待着和学生们再次加入太空课堂。
太空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成果。 它使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在我回到地面后也给了我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从纯真可爱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宇宙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从它们种种异想天开和异想天开里,我发现孩子们有无限的想象力。
一位教育家说:“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新的大胆想象力带来的。
“孩子们的这种想象力,不正是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吗?
我经常想,是什么让我如此着迷于“宇宙教师”这个称呼。 什么让你无限留恋宇宙科普? 慢慢地,我找到了答案。 是神秘美丽的宇宙之家,是张力无限的科学梦,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
通过他们清澈的眼睛,我明显看到了美丽的宇宙和数不清的星星。
入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组后,按照任务安排,我会继续教孩子们太空知识。
我的心情不像以前那样平静:
——很兴奋。 因为自己还可以作为“宇宙教师”和孩子们在宇宙中见面。
——遗憾的是,这节课,第一节太空课,他们已经“委屈孩子好几年了”,他们会和新的太空课堂失去交往吗?
——有好运。 因为这次太空课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宇宙,了解宇宙,发现科学的魅力。
——期待更多。 希望这次的课程能让更多的孩子爱宇宙,走近宇宙,让我们认识宇宙科普,在宇宙事业中彼此相遇。
第二次登上宇宙的讲台,我感到更自信、更从容。
隔着屏幕,凝视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我全身充满了力量。
我总是觉得,在这个师生的缘分里,我是最享受、最受益的——,为了这些孩子,我还是青葱岁月里的我; 因为这些孩子,我再苦再累也觉得有温暖的力量在支撑着我; 因为这些孩子,我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像这一刻那么幸福。
梦想再次圆了,我实现了更好的自己
与以往相比,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太空授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有了更多的变化。
空间站的课程和天宫一号的课程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天宫一号的课,我只能听到地面课上传来的声音,在空间站的课上,不仅可以看到地面的声音,还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作为“宇宙教师”,我也在改变。
受益于时间的沉淀、知识的积累,在新的宇宙教室里,我感到自己的心更加满足。
2021年12月9日下午,在宇宙教室展示伙伴叶光富和水膜张力实验时,使用了小纸花。
那水球上开的粉红色的小纸花,是我和女儿一起在地上折的。
那朵花在实验中开得那么美,就像我愿景中女儿美丽的未来。
2022年9月,她将迎来成为小学生的人生新阶段。
我想向女儿请教那朵美丽的花,在将来的求学路上,有很多美丽的花等着她去寻找。 我也想通过那盛开的小花,告诉所有的青少年朋友,只要播撒梦想,就一定能获得希望。
科学是浪漫和魔法。
科学的美丽令人难忘。 要看你是否玩得开心。
宇宙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展现出地球上看不到的景象,揭示出地球上无法揭示的科学奥秘。
如“水球化为冰”、液桥不断牵拉、不可分离的水油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一说大家都明白,但要想很好地演示,就需要费不少脑筋。
例如在太空冰雪实验中,上课时同学们看到的是完美的画面。 小水球漂浮在空间里,我用手中的发根轻轻一放,水球瞬间冻结,变成了滚烫的“冰球”。
这是化学领域常见的结晶现象。 常温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非常不稳定,小灰尘可能诱发结晶。
但是,要完美地表现“水变成冰”的不可思议的效果非常困难。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受欢迎、充满魔法魔力的实验在一点中途就“夭折”了。
演习中,情况百出。 一是携带的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少,飞行任务负荷几乎苛刻到克级,演习机会不大。 二是当我们第一次在太空演示这个实验时,任何意外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为了完成“冰雪女王”的实验,我们天地合作,制定了几个计划。
但是,几次演习实验失败了。
在大家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怀着“不到黄河不死”的执着,继续完成了这个实验,把一切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都提前准备好了。
2022年3月23日下午,作为“天宫教室”最早出现的宇宙冰雪实验提前结晶了,我们束手无策。
我们不慌不忙,冷静地解决了问题,并立即进行了修复。
最后,我们让屏幕前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圆满地观看了《冰雪奇缘》的太空首秀。
不仅展示了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还嵌入了民族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
扎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纺织染色技术之一。
与众不同的染色品展示,让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飞上了太空。
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们手中完美融合,这一点我们感到特别自豪。
我们制作的成品令人惊叹,染出来的作品苍白、高雅纯净,清新自然之美。
蓝色和白色的组合也和地球在宇宙中呈现的颜色相似。
作为“天地共迎奥运”活动的一部分,我利用化学反应创造了“奥运”。
原料并不复杂。 加入镶嵌奥运的透明板、三种无色溶液、三种酸碱指示剂,以及几种其他溶液。
在我们的操作下,蓝、黑、红、黄、绿、“奥运”的颜色依次完美呈现。
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奥运”自由漂浮,可以在中国空间站感受冬日的深邃气息。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我们宇航员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不谋而合。
太空课不仅生动还原了教科书中的物理化学知识,还融入了文化、艺术、体育等诸多因素。
太空课程的成功蕴含着一个道理:科学知识的力量和美的力量始终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双重探索的眼光,只要我们内心对未来充满渴望,就能发现这种力量。
正如《奔跑》这首歌所唱的:“有风吹雨打的梦想和翅膀,有勇敢向前冲……再小的帆也能出远门……”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要勤于求索,一切所欲为,所欲为必有所欲。
科学的美丽,可能就在这里。
梦想在继续,我们约定未来吧
2013年6月,全国8万所学校、6000多万学生同时观看了第一次“天宫教室”。 2021年12月,中国空间站的第一节课,不到一天,网络相关报道点击量达到21.1亿次,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我们的太空课堂。 2022年3月,中国空间站的第二堂课,光是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就超过10亿次,被网友称为“科普太空版,直播天花板”。
太空课后,我收到了很多孩子的——封信
“王老师,你给了我一个梦想。 像毛毛虫一样,慢慢地爬上树顶。
总有一天,我会爬上去,像你一样变成蝴蝶,飞到太空,实现梦想。
”
“王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成为宇航员,探索奇妙的宇宙,成为对人类和国家有用的人。
”
“我知道,在空中飞行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意味着宇航员只有长期忍受困难,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制造出在天空中飞翔的翅膀……”
太空课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染红了大地,湿润了无数孩子的眼睛。
太空课又像温暖的春风,温柔地吹在田野上。
无数盛开的蒲公英,拿着白色的小雨伞,像航天梦的种子,随风轻盈飞舞,飞向希望的天空。
无论落在哪里,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明年又会开出美丽的蒲公英。
太空授课活动,在很多同学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未来一定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去寻求。
备课时,我也接受了科学知识的洗礼。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需要发现更多精彩的科学知识。
宇宙教室结束的铃声响了,我也回到了地球,但科学知识的传递却永远持续着。
心有凌云志,手能取星。
一切未知,都值得探索。
所有的极限都可以被超越。
我期待着广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少年凌云志,成为脚踏实地的人。
太空课给同学们种下了梦想,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在载人航天和科普教育事业中,我将竭尽所能,把航天科普教育与航天事业融为一体,永远做孩子们心中的“太空老师”。
当然,太空授课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和巨大的影响,离不开机组上每个宇航员的努力。
记得第一次太空课后,长聂海胜、摄影师张晓光和我热泪盈眶,我们的手紧紧相连。
我们为共同圆满完成这么大的任务而兴奋、感慨、兴奋。
在这次空间站任务中,指挥长翟志刚和宇航员叶光富与我多次磨合,得到了非常默契的配合,两次太空课程顺利完成,各显风采。
我们的太空课堂内容越来越丰富,离不开地面保障团队的大力支持。
从课程设置到脚本编写、切磋演练,科研保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为了完成航天科普活动,宇航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心血来潮。
前期繁重的工作和大量的沟通,让她喉咙痛得说不出话来。
尽管如此,她还是继续仔细推敲宇宙课的细节。
载人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到太空教学也是如此,必须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力量。
虽然太空授课的时间有限,但其辐射和反映的精神内涵是无限的。
希望更多的大朋友和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造福每个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在接下来的空间站任务中,将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招收中小学搭载实验、航天员轨道授课、天地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接近宇宙,热爱宇宙。
我相信随着中国空间站实验平台的日益完善,未来的太空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
我们约好下节课,不见不散!
“宇宙教师”王亚平演示了“宇宙欢乐球”的实验。
图为神舟十三号飞行机组提供
部分资料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邬嘉宏
来源: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