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第四章论述题,护理教育学第十章课后题
第四章护理教育课
11、课程(狭义)、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目标概念及课程功能(理解)。
课程体系( curriculum ) :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过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科书中。
显性课程( explicitcurriculum ) :有计划在学校举办的课程。
隐性课程( hiddencurriculum )是一种潜在的教学,不在课程体系中,但它是一种可以在学生知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挥潜在作用的课程资源。 特点是潜在性和非期待性。
课程目标( curriculumobjective ) :课程实施是学生成长的预期结果。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发展方面所希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功能(理解) )1)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 )2)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3 )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5)课堂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相关内容。
(1)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 概念:一门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按学科逻辑编排的课程,其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结构性和简洁性。
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课程形式。
理论依据:斯宾塞“教育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
编制方法:教学目标,各学科现有水平。
优点: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和先进性。
坏处:强调分科过于精细、容易忽视学科之间联系的知识体系,忽视学习者因素。
(2)活动课程也称为经验课程。 概念:指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按照心理逻辑组织课程,其特点是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
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形式。
理论依据:“教育就是生活”。
写作方法:围绕学习者动机解决当前问题,课堂具有偶发性的优势:注重学习者动机、兴趣,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缺点: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3、课程的定义和构成要点、学年制、学分制、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
课程( instructionalprogram )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管理教育的主要依据。
构成要点:培养目标是制定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各课程的学时分配和各课程的安排是课程的表现形式。
学年制( academic-yearsystem ) )是学年学制的简称,按学年或学期规定的课程进度组织课程,学生必须符合规定的年级、科目、学时数,并通过考试达到规定标准才能毕业取得证书
学分制( creditsystem )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符合规定的最低学分为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一种课程和教育管理制度。
课程标准( syllabus )又称教学大纲,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大纲形式制定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教学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学工作的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