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社区育儿 如何拧成“一股绳”
改革开放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之所以体现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教育的作用,是从“幼儿园为减轻家长负担服务”,到强调“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引导”,近年来不断强调和细化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培养,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各尽其责、各尽其能,使教育力
共同培养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培养?
一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功能互补和强化,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在共同培养的理想模式中,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指向共同的中心3354幼儿,共同的教育目标——努力使幼儿健康成长。
合作培养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增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幼儿园园质量。
家长、社区、幼儿的互动与幼儿园教育相匹配、相呼应,可以实现幼儿原有基础上的认知深化和拓展,实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推进幼儿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素材和场景融入生活,家庭和社区天然包含丰富的教育情境和教育契机,深入整合可以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
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等文化场所是幼儿学习的资源库,不同社会职业和文化背景的父母为幼儿提供了多种职业交流的机会。
同时,他们也是幼儿园活动设计的提案提供者和资源支持者。
家、园、社区协同培养水平相对较低
在相关教育政策的引导和示范教育实践的推动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建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践运作中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协同意愿不高。
一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担心合作会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
即使认识到共同培养的价值,积极进行共同培养的幼儿园教师也很少。
社区的人害怕麻烦,不想和幼儿园合作。
一些父母在房屋合作中采取退缩和回避的态度,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其次,合作地位不平等。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放和较少回馈,社区对幼儿园单向出口和开放,往往成为幼儿园重要教育活动的宣传阵地。
房屋合作中的不平等倾向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幼儿园信息输出为主导,表现为家长处于边缘地位。
面对面交流、房屋联系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幼儿园班级等是房屋联系的主要方式。
但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往往会向家长单方面输出教育信息。
另一种是家长职位较高,教师担心家长会“照顾”,于是家长协助家长汇报工作。
其次,合作缺乏系统性。
目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个体化的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在需要的时候与社区联系,合作还没有常态化,处于没有监管的状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文件,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尽管有“幼儿园应当设立家长委员会”“幼儿园应当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等规定,但幼儿园、家庭、社区仍然存在
但这些规定仍然具有模糊性,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具体在哪些方面合作,以何种形式合作,有哪些指标参照和实践参照等没有具体规定。
实现三方力量的功能互补和强化
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培养的成功离不开幼儿园的主导和引领、三方主体的积极互动和政府力量的推动。
三者的力量不是简单的叠加,要实现功能强化和互补,需要充分的合作关系。
第一,积极沟通,形成共同体。
主要包括与家长在线和离线交流、社区信息共享。
幼儿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对幼儿园保教活动的了解和理解,增进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通过社区沟通,增进社区互信与合作,及时了解社区活动动向,把握大型建筑拆除、公园草木整治、开展特色娱乐活动等教育契机。
比如天津和平区教育局对孩子社会实践的时间、内容和考核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机制。
第二,开放园,提高家长参与度。
健全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举办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班级建设决策的家长开放日,建立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方法,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提供建议的家长资源库,鼓励家长作为助教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另外,家长志愿者、亲子活动等也是重要的开放形式。
第三,整合资源,形成幼儿园课程。
挖掘和整合所属社区的教育资源,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幼儿园实际形成主题课程。
社区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课程的“直播班”,不同职业的社区人群可以成为“直播班”的参与者。
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了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有效结合,形成了与周边大学资源的深度交流。
第四,提高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家长育儿素养。
幼儿教师是合作培养的实施主体,其专业能力关系是合作培养工作的实施效果。
幼儿园应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为重要内容,提高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利用社区资源将社区文化引入幼儿园的能力。
幼儿园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家长科学育儿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素养。
第五,政策保障,推进协同培育管理和实施规范化、制度化。
要尽快出台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专业指导文件,明确界定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性质、作用、地位、责任,以及合作目标和指标等,为从政策层面合作培养提供支持。
作者所在单位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学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18YJA880115] )
《中国教育报》 2021年06月06日第2版
作者:张泽东陈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