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培训机构包过算诈骗吗,网络上的培训机构可信吗?

不出具证明的网络研修也很普遍,金融类研修班是“爆雷”最多的班。

培训机构往往利用人们追求高额回报的心理,开设“理财培训班”“股票基金培训班”等项目,从受害者那里收取大量金钱

网络教育机构通过虚假宣传等行为,强迫消费者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消费者在维权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学费,也可以要求直接赔偿,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严重时应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本报记者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关楚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网络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一些教育机构缺乏资质,同时也出现了夸张训练作用、证书含量夸张、训练导致的诈骗之类的混乱。

多名接受过各类网络培训的受访者表示,一些网络培训机构打着培训的旗号,在收到学员培训费后再花钱。 另外,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广告宣传严重不符,利用培训合同欺骗学员,不断收取学员费用。

《法治日报》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查询发现,涉及教培行业考试的投诉量达6000件,主要涉及退款难、虚假宣传、教育贷款引导处理等,其中报考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和碳排放管理人员证书的投诉

3月15日,该投诉平台综合主管部门通报、各大媒体报道、网络舆情、平台投诉数据和典型消费问题发布2021年十大消费乱象,“考证培训消费”被曝光。

针对网络培训中存在的诸多困惑,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调查。

考试前答应推荐兼职工作

取得证明书后失踪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含金量高”“门槛低”等考证广告让人眼花缭乱。

除了碳排放管理员外,该投诉平台上关于公共营养师证书、健康管理员证书等的投诉也很多。

2021年底,广东汕尾的林佳(化名)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博主推荐武汉某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体重管理员体验班,抱着学习新技能的心态,她点击了视频下方的报名链接。

在体验课上,这位在线教育公司的老师详细介绍了正式课程和补助福利。 具体包括购买课程后获赠体检卡、体重计、健康书,兼职推荐就业,获赠公共营养师课程,考试合格后可获得体重管理员和公共营养师双证等。

“当初,机构老师说可以签署就业保障协议。 兼职工作有播音员、讲师、在线客服三种,月收入2500元。

我刚怀孕,想掌握技能,利用空闲时间打工增加收入,所以报名了。

”林佳说。

林佳花以3980元上报该机构体重管理人员企业定制联报班后,至今未收到机构教材,也未参加考试,也未在兼职保障协议上签字。

原来机构说课程有效期为一年,不到半年,林佳就再也打不开那个在线课程链接了。

“机构一开始说这个兼职合同开课或下课后会签署,我们反复追问。 机构说合同正在生成中。

以前联系我们的老师,微信号被删除了。 现在的老师是新来的,所以总是不回复信息,或者回复得很随便。

“林佳说,还有十几个人和她情况差不多,大多数都是宝妈。

原来机构说,只要完成体重管理员课程,通过机构内部的结业考试,就可以开设公共营养师课程。

团体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了结业考试,还提交了公共营养师的注册资料,但至今没有收到注册成功和什么时候参加考试的消息。

“但是有很多骚扰电话,还有网贷验证信息。

”林佳说。

记者调查发现,在报考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时,一些培训机构也存在虚假宣传。

2021年5月,广东河源的陈萍(化名)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报考健康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师证书,当时陈萍手里已经有公共营养师证书。

该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告诉陈萍:“拿到健康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师证书后,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内推荐挂牌公司。 否则,我会全额退款。

但是,陈萍考完三个证书后,对方几乎失去了联系,非但不建议求助于公司,反而没有退款。

随后,陈萍联系对方业务员时被告知,该公司即将破产。

“上班赚的不多,你最好当营养师! 听说含金量很高,身边的人都在参加考试”“全职、兼职,每月可以拿两次工资”……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到类似的应试广告。

记者点击某广告下的报名链接,添加天津某教育机构教务张老师的微信。

张老师告诉记者,公共营养师证书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该教育机构推出2980元快速取证班和3980元个人定制班。

取证班只适合需要升职加薪的人,但如果你想让机构推荐兼职工作,你可以申请个人定制班。

为了引导记者报名更贵的个性化定制班,张老师反复强调。 “如果申请个人定制类,一次可以获得三个证书。 一个是公共营养师证书,同时还有我们机构颁发的儿童营养师和膳食协调员结业证书。

此外,公共营养师证书可以无限期重修,直到你通过证书。

我们也推荐在线兼职平台。 另外,有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会教你如何打工。

据了解,该机构推荐的主要是在线兼职,在相关网络平台进行营养咨询时,机构会帮助学生在平台注册证书,包装学生身份,撰写简历。

平台自动分配订单,有空在线回复即可。

不过,已经拿到证书的学生小张告诉记者,虽然在相关平台注册打工,但订单量很少,有时一个月一张都没有,连培训费都赚不到。

网络培训商品不符合版本

环相按钮引导消费

记者了解到,拿培训证是网络培训乱象的一部分,不发发证的网络培训也乱象丛生,比如金融类培训班“爆雷”最多。

培训机构往往利用人们追求高额回报的心理,开设“理财培训班”“股票基金培训班”等项目,从受害者那里收取大量金钱。

去年8月,浙江台州的刘先生经亲友介绍进入北京某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5-4袁家军金融管理高级班”群聊。

刘先生看了群主转发的“成功案例”,觉得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

自称班主任的集团负责人把刘先生添加到好友后,马上介绍了股票投资的内容,“刚才看到的学习资料都是内部专用的。 现在可以申请高级培训班免费上各种课程。 我们用收益保证品牌的质量! ”他告诉刘先生。

小刘一开始还在犹豫,小组负责人每天都催他打电话、发信息向班里汇报,不要凌日。

刘先生对对方说,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卡上余额付不起学费,所以现在还不确定是否可以报班。

刘先生对记者说,对方听到她说没钱,就用非常兴奋的语气对她说。 该机构为付不起学费的学生提供贷款,现在只需提供刘先生办理贷款的基本信息,就可以像普通学生一样参加网络培训。 机构会为她处理贷款相关的事情。

就这样,刘先生先后支付3799元和2580元,分别购买了“基金股票高级特训营”“财务自由私募专属训练营(直播专用)”两个套餐。

但在随后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原先约定的黄金期货秘籍课、基金股全景复习课、全景回放课并未实现,仅有的两堂直播专修课也与数百人一起观看。 播音员在直播中出售他们更高级的研修课,不断降低课程价格,直播评论区很快就会看到学员购买课程的消息。

培训期间,班主任以开设新课为由,不断推荐刘先生加入另一个社交群。 有一个证券投资实战小组,和刘先生同期的学生在一家证券公司集体开设股票账户。 有的是期货外汇集团,把学生们“打包”交给某证券公司后,一点动静也没有,什么也没学到。

当学生集体投诉该机构时,机构客服表示,学生签署的培训合同已经到期,课程已经交付,无法退款。

与此同时,一位细心的学生在当时报名时签署的网络培训服务合同中发现,盖章公司天津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该机构没有任何关联。

多方团结统治

控制网络训练的混乱

在黑猫投诉被发表的《2021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中,关于网络训练的内容也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部分。

在这几年很多人“学历焦虑”的背景下,“打包”“拿到学位”的学历技能提升广告随处可见。

但是,一些声称“接受”的教育机构没有申请学生入学,很多非正规机构大肆招生,一些机构涉嫌违规经营。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人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1077亿元。

市场的扩大也随着纠纷的增加,微博上“教育培训”相关的提及量达到了365万次。

教育机构“打雷”、“网络教育机构虚假广告”、“一元钱学理财就骗近万元”等话题被人们广泛讨论。

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育研修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合格证书,或对教育研修效果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拿零度基点包办证书”、“证书含金量大,值得信赖”等,是赤裸裸的虚假广告和误导性宣传,违反了广告法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机构宣传可信的,应当明确是否取得具体信用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同意。

如果一些培训机构在收款后或培训结束时失联,刘俊海表示,如果培训机构愿意承担责任但没有能力,将构成违约,属于违法行为。

但如果机关在首次收钱时无意履行,可能涉嫌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贵州省新瑞林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旭梦认为,互联网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虚假宣传等行为,强迫消费者违背真实意愿签订合同,使消费者在维权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学费、直接赔偿,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严重时应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

吴旭梦提醒,消费者参与网络培训的整个阶段,要做好相关截图、电话录音、汇款凭证、签订合同时的合同原件等证据收集工作,为今后维权而努力。

刘俊海认为,监管者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权力,激扬廉洁,惩恶扬善,遏制网络培训中的乱象。

对不具备培训资格的单位,该取缔、该处罚。

同时,培训机构要加强自律,依法经营。

在吴旭梦看来,对这种虚构的有培训效果的培训机构,公安、市场监管、网监等部门除了要联合执法、整顿罚款外,还应当对这些培训机构的实际管理人员和大股东依法予以重罚。

“消费者也要学会辨别网络教育机构中的真伪,警惕带有诱惑性的宣传标语,注意保存相关证据。

即使陷入不幸,也要保持理性,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吴旭梦说。

资料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