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311真题,311教育学考研网课推荐
今天我经常和同学们来复习《教育学硕士专业课第三本书》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
今天是第十四章中(民国政府时代的教育) )。
今天,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三小节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了十年的发展期。
在此期间,颁布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建立了许多学校管理制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进展。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也努力保护民族文化教育的命脉。
同时,杨贤江、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致力于以改造中国社会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分别在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传统学校教育的改革等方面做出贡献,推动新教育中国化的探索潮流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杨贤江是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30年用马克思主义撰写了第一部论述教育原理的专著《新教育大纲》,奠定了马克思教育理论家的地位。
运用唯物主义揭示教育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巨大贡献。
他在《新教育大纲》中提倡教育与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形态领域一样,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依赖于经济基础,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一观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教育本质问题的典型论断。
20年代教育界流行“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后革命”等论点,不恰当地夸大了教育的功能。
杨贤江澄清了这些观点,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当时教育界也流行“教育的神圣”、“教育的纯洁”、“教育的中正”、“教育的独立”等曲解教育含义的观点,杨贤江对此进行了批评,揭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杨贤江对青年教育的关注尤为突出,社会动荡导致新旧思想冲突,青年是非不分,影响恶劣,正确引导青年尤为重要。
对此,杨贤江创造性地提出了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的主张。 “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的关心、教育、指导,不仅是对他们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指导,使他们在德智体的各个方面健康成长,成为“完人”,改善社会
与同时代的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他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问题。 其二,他致力于中国的青年教育,提出“全人生的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当时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代表有《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
晏阳初是教育救国论者,在定县平民教育实验中提出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能力; 以生活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的卫生教育攻弱养强; 以公民教育攻私心,培养凝聚力。
“三大方式”是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体的,其内容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手段和形式。
学校教育是重点,起主导作用的家庭教育是协调的,起辅助作用的社会教育是延伸的,起普及的作用。
此外,晏阳初认为农村是中国的经济基础,所以农村的教育尤为重要。
他以身作则倡导农村教育和建设,真正做到了“农民化”和“农民化”。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梁漱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在于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
乡村教育是他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
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梁漱溟说:“中国的问题,不是隔壁的问题,而是文化不平衡,是极其严重的文化不平衡! ”指出。 关于解决办法,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建设问题应该是乡村建设。
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建设应该以农村教育为方法,农村教育应该以农村建设为目标,建设、教育两者不可分割。
实施农村教育表现为设立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的一切教学内容都强调为农村建设服务,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今天和同学们分享到此。 明天继续本章剩下的内容。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私信我,关注我,带你去登陆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