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给我国教育的启示,教是为了不教是德国哪位教育学家说的
在近现代史上,德国是最喜欢恶作剧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与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对战,变本加厉的王冠落地,欧洲列强势力衰退,不到几十年德国再次崛起,这一次彻底将英法拉下马来,送美国成为第一强国
令人惊讶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战败国,但最终德国迅速恢复,二战后德国再次崛起,成为欧洲经济实力最高的国家。
为什么德国总是后来居上呢? 因为德国有胜利法宝——普及教育。
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也不是小国,而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之一,一般来说,中世纪的几个大国,基本上是英格兰、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现在的英德基本一致
但在发展中后期,神圣罗马帝国退守,英法两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时,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德意志诸邦松散的联合体,各州维护着自己的独立性,不愿统一,而英法诸强也有意使德国维持在这种状态,三十年战争中德国统一的努力失败
有两种说法可以表达德国当时的状况。 一个是伏尔泰说的,神圣罗马帝国“不是神圣的,不是罗马的,也不是帝国的”。
“这表达了当时法国对德国的看法。
二是德国诗人海涅说的。 “陆地是法国人和俄罗斯人,海洋是英国人。
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德国人的威力才是不可争辩的。
“其实不过是德国人的自嘲。
总之,当时,欧洲没有人把德国视为一流强国。 当然,德国还没有统一。
当时,德国最大的两个邦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对法国俄罗斯的态度感到发抖。 普法战争之前,连俾斯麦都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战果。
但19世纪中后期,尤其是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德国发展迅速,不仅把法国和俄罗斯抛在后面,当时的第一强国英国也赶上了德国。
20世纪初,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但德国的技术远远优于美国,一度被认为是廉价产品的德国制造也逐渐赶上并取代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国制造。
这从德国统一算起也不到50年。
更何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战败后,德国每次都可以很快从战败中恢复过来,重新成为经济大国。
为什么能那样做,德国的普及教育是一个关键。
德国的普及教育可以追溯到路德时代。 那时,由于新教和天主教争夺宗教话语权,路德提出义务教育,让德国人可以自己阅读圣经。 后来,一些德国国家开始了义务教育,当时的目的还是出于宗教的考虑。
在18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提倡普及小学教育之前,腓特烈一世的目的很简单。 为了让普鲁士拥有更多的士兵和更合格的士兵,义务教育和义务兵役制同步展开。
而到了后期,由于普鲁士在拿破仑时代的失败,普鲁士加大了教育投入,孩子的入学率不断提高。
其他德国国家也一齐效仿了。
德国各邦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首先带来的效果是德国思想家的崛起,也就是海涅讲述的梦幻空中王国。 18世纪前后思想家主要是英法两国,而19世纪思想家多为德国,这些思想家对德国的衰弱深表忧虑,强烈主张德国统一,间接地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德国在普鲁士建成后,普鲁士的义务教育扩展到德国全境,20世纪初,德国人的识字率接近100%,几乎在中青年人中消除文盲可以说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首先,带来了高质量的工人。 许多工人识字,所以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比不识字的工人强、好得多,还可以提出改进。 由此,德国制造很快摆脱了价廉物美的评价,质量逐渐提高。
其次,虽说德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只能在中高水平上接受,但整体教育的提高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的进步,德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迅速提高,特别是在化学方面超过了当时的英法,成为世界第一。
再次:教育的普及加深了德国人对国家的感情。 德国统一之前,德国各邦都有很强的离心力,总爱说自己是巴伐利亚人、普鲁士人,德国统一后,德国人对德国的认同感大大提高。
就像二战后的猴子区一样,法国极力想让其脱离德国,但猴子投票基本上支持大部分返回德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军在二战中的成绩也与他的教育程度分不开。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战前德国完成普及教育的同时,消灭文盲的时候,英法这两国的识字率只有8成,而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欧洲二流三流国家只有5成,而俄罗斯只有3成的人识字
我们当时的中国没有提到,九成以上是文盲。
因此,一战时期各国实力排名也很明显,德国可以独力单挑英法二强,意大利中途从盟友跳到协约国,结果很糟糕。 俄罗斯人口众多,但在面临二线作战的德国也屡败屡战。 至于中国,当时并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然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生了变化。 最典型的是苏联。 在俄罗斯时代,实际上领土更大、人口更多,面对德国,还是没有一个德国在打非主力的战斗。 但是,到了苏联时代,面临倾巢出动的德国,尽管最初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还是推翻了。 这不仅与苏联时期的工业成就有关,也与苏联斯大林完成义务教育,基本消灭文盲有很大关系
德国常常复兴,普及教育是最大的关键,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完善的义务教育是绝对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