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经典名言10句,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学记》来自《礼记》,是关于儒家传统的教育指南。
“记”是说明、注释的意思。
《学记》一文论述了作者对教育的意义、规则与制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
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而变化,例如“君子欲化民为俗,必有所学”、“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之类的没有变化。
本文选取《学记》古典名言10句,附译文和评价介绍给读者。
想宪、求善,不足以劝服、动众。
思想遵循法定规则,能招来好人,赢得小名声,但不足以感动大众。
[意见]“谛”是一个汉字,与“小”相通。
“闻”是名声的意思。
文章开头指出,思想是符合规律的,只有小有名气,还不足以感动大众。
君子欲化俗,不也必学乎! 君子教化百姓,形成良好风俗,必须从办学做起。
[意见]怎样才能感动大众呢? 那就是兴办学校,从教育开始。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做学问,就不可能知道事物的道理。
[意见]人最重要的地方是学习,做学问最重要的地方是达道。
贾尧,有氟食,但其目的也不知道。 虽然有至道,但弗学不知道其善。
有好吃的,但不去吃的话,就不知道味道; 虽然有至道,但不学习的话,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意见]有深刻的道理在那里,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其理由。
而后知不足,而后教,而后知困。
知道不够,然后可以自己违背; 知道困,然后可以让自己变强。
学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了才意识到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困惑,才能奋发图强哦! [观点]作者认为“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学”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知道自己的混乱在哪里。
知道不够,才反省自己。
懂得困惑,才能奋发图强。
老教育家,家有塾,党有庙,术有秩序,国有学。
古代的学校教育,二十五家报需要“塾”,五百家党需要“庠”,一万二千五百家需要“序”,天子诸侯的国家需要“学”。
[意见]“塾”“庠”“序”“序”“学”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
一年离经志,三年敬业乐群,五年博学亲师,七年论学友。 这叫小成。
入学一年后,评估阅读能力,分辨兴趣方向; 入学三年,考研,考核是否能合群入学五年,专业广泛,考核是否尊敬师长入学七年,考核知学识人的能力; 如果能完成七年的学问并通过审查,就叫小成。
[意见]作者指出,古代教育在结束七年的学习后,必须通过考核,才能称得上小成。
九年知类通告,强而不反,谓之大成。
入学9年后,能懂得接触旁路的道理,不违背教师的教诲,独立,有原则就能成才。
《意见》作者认为,只有学业有成,才能教化民谚,改变当地风俗,让邻里心悦诚服。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则有居学。
大学课程内容:为了教授课程内容而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必须遵循先王的经典,课后休息时也可以住在家里做学问。
[意见]“大学”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 是在特定场所整理、研究、发布高级知识的机构。
董仲舒曾说:“五帝名大学曰成均,虞痒近也。”
“大学”在五帝时被称为“成均”或“上厦”。
然后禁止的话,就会反格而胜之; 时过境迁,勤奋难成功。
邪念萌发后禁止,抗拒不能战胜; 过了学龄再学,不仅辛苦,而且很难见效。
[意见]作者认为,到了年龄就必须接受学校教育。
过了求学年龄,再进学校学习很辛苦,而且效果也不明显。
杂施而不孙,恶乱不修; 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就会孤独寡闻。
如果教育内容杂乱无序,就不能破坏和管理教育体系一个人做学问,没有朋友互相交流切磋,就孤陋寡闻。
[意见]课程内容只有逐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做学问如果不能和朋友切磋交流,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