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7日电(通讯员杨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陶是世界上最薄最轻的陶器,黑陶文化是黄河地区的重要文化,同时也是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玄青陶韵队于2022年1月7日赴日照市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采访了黑陶非遗传传承人邢葆东老师。
来到展览馆正厅,邢葆东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了黑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邢先生说,最早源于章丘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就是黑陶的起源,后来在江苏、河南等地出现大汶口文化的时代,是黑陶发展的鼎盛时期。
实践队员介绍,山东是重要的黑陶文化传承区域,全国黑陶生产厂家共有120家,在山东的有60家左右。
接下来,实践队员在展厅参观了邢葆东老师的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邢老师1997年为香港回归设计制作的“盛世龙瓶”。
邢先生详细介绍了盛世龙瓶的制作过程及各图案和形状的寓意。 高1.997米,代表1997年回归香港。 上面共画有96条龙,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中间两条大龙代表长江黄河。
同样,澳门回归之际,邢先生也为设计创作了另一部作品。 “盛世龙盘”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意味着中国未来繁荣。
每一件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在密闭的房间里必须点灯恒温干燥才能保证作品的形状完整。
制作“盛世龙瓶”花了邢先生10个月的时间,用了50多幅设计图。 当时很多人都佩服,邢老师也请北京采访和展示。
实践队员来到博物馆二楼,其中两个展厅里,陈列着黑陶在劳动人民生活中参与的作用。
展览室里展示着壶、碗、熨斗、水壶、秤量等出土的黑色陶器的生活用品。 不同时代的器具都刻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比如新中国时代的“当家作主”等,都清晰地诠释着“艺术源于生活”的话语。
黑陶从最初的祭祀仪式到生活用品、工艺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活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科技进步。
另一个展厅是放置邢葆东老师和学生设计制作的销售专用作品。
与其他表现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作品不同,售楼作品都给人以“如意”等吉祥印象,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传承人精神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邢葆东老师从1990年来到山东省日照市,带领学生研究黑陶,弘扬黑陶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黑陶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黑陶在生活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少,但邢先生一直坚守着冷板凳,坚守着对文化的热爱,世人都称他为“黑陶邢先生”。
在北京展出作品《盛世龙瓶》后,有人想出38万美元买下他的作品,但遭到邢葆东老师的拒绝。
他说,传承技术不是国家给予条件支持和引导,而是要自爱,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爱一辈子、学一辈子、干一辈子”是邢葆东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精神,也是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终身追求。
在与邢葆东老师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日照市政府也鼓励学生参与黑陶文化的学习。
因此,学校、家长往往带领学生学习制作黑陶,引导年轻一代进入黑陶,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陶文化博物馆也设有专门的展览室,里面设有制作黑陶的道具,摆放着学生制作的干燥中的作品。
不仅是展示和讲解,通过体验让大侠参与到黑陶的制作中来,是传承技术、发挥技术的关键。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参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