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学过美国,在教娃英语的路上也没少掉“陨石坑”……
唐山打人在网上发酵了好几天。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读过很多角度的文章和评论。
我也想写,因为整个周末都被刷屏的新闻给人的印象,一起下笔的话负能量太大了……这两晚天津下着大雨,早上云开雨落。
看着平静灿烂的太阳,想暂时抛开阴霾,给自己充电,所以今天就换个话题吧。
谈孩子学习英语。
我知道我在美国取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所以说不上来英语有多么出众,但水平至少还不错(毕竟我能口语咨询,能笔头写论文)。 但是,关于教孩子英语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放心。
是的,自己学孩子和教孩子真的是两件事。
我的好朋友COS也是曾经留在美国的海归妈妈,我们在个人交流中经常产生共鸣。
今天,我要谈谈她是怎么从那些”陨石坑”里出来的。
不管你的英语背景如何,这些分享都特别有用。
文/COS作为曾经留学美国的妈妈,我对孩子的英语启蒙一直很重视。 特别重视儿童早期的英语环境。
她出生后,我努力给孩子营造英语氛围。 英语儿歌、图画书故事、日常对话、英语学习APP……即使把孩子送到东京,也选择了全天都有外教的幼儿园。
按理说,孩子的英语应该不错。 至少会说常见的语言吧。
但是坚持了三年多,孩子很久都不想说一句英语,所以抵制看英语图画书喊“不懂英语”或者“妈妈说中文”,真的是充满了挫败感。
幸运的是,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孩子终于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想一起读,有时会说句子了。
虽然不能说“苦尽甘来”,但总算看到了曙光。
我觉得我遇到的这些烦恼,很多重视英语启蒙的妈妈们也遇到过。
因此,我总结了艾米在我家教我的前三年的英文启蒙心得。 既有一直抱有的理念,也有掉进的坑,还有如何从坑里钻出来的经验之谈。
关于英语环境,我确信要让孩子学好语言,给孩子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我的这个想法,和我的一些经验密切相关。 有孩子之前,我和老师一起去美国学习了。
在美国期间,我们认识了许多带着孩子去美国的访客。
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英语基础是0,但是几个月后就能用英语自由对话了,一年的访问学期结束回国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英语水平超过了父母。
我这里所说的英语水平的“超越”,不仅仅是词汇能力和阅读能力,而是指英语的思考、听力以及表达的自信。
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哑巴英语”,在实战中,他们比不过因为这个零度基点被父母扔在美国学校(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英语环境)的孩子们。
这种我目睹的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确实比问路更令人震惊。
语言环境不同,但艾米刚出生,我就尽力为她创造英语环境(童谣、图画书等)。 在一岁半之前,我和她的对话大部分是英语。
但是,一岁半后,我的英语环境形成计划开始受到阻碍。 有很多洞,篇幅有限。 米勒说两个“陨石坑”级别的哈哈。
第一个“环形山”:母语和英语的地位争夺战首先确立了母语的强势地位,艾米从一岁半左右开始正式开始说一贯的语言。 在此之前,她说出了一系列不分中文和英文的词。
但一岁半后,随着理解力的提高,她对中文的需求量明显增大。
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毕竟回国后我们住在国内,平时的生活和家人的交流以中文为主。
在家里,只有我和她用英语交流,我和其他家人,其他家人和她之间用中文。
所以我觉得孩子的中文输入仍然远大于英语输入,孩子当然说中文更容易。
因此,在一岁半到两岁多的这个阶段,艾米喜欢阅读情节丰富的中文图画书,并开始抵制英文图画书。
另一方面,和孩子日常交流的语言也越来越复杂,我担心自己的半吊子口语没有自信,不能适应整个英语的对话方式。
长期以来,艾米本来就有很多英语词汇和表达,但随着汉语的进步,几乎都忘了……这一阶段,英语儿歌、原创动画、零星日常对话依然存在,但所占的比例确实太少了
请回想起来。 这是我在英语启蒙中遇到的第一个大洞。
虽说不可避免,但毕竟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果能每天坚持固定的英语时间,应该会更好。
第二个“陨石坑”:受外教的影响,孩子两岁半左右,我把她托运了。 是外教全天陪伴的蒙氏幼儿园。
我回到职场的同时,也很在意0~3岁的语言学习关键期。 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有稳定的英语输入,抓住最后的黄金期,没有痛苦地学好英语。
一开始,我觉得很好。 艾米记住了几首英语儿歌,给我唱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出现了。 她依然抵制看英语图画书,比以前更抗拒。
她明确地说“我听不懂英语”、“妈妈,说中文”,即使遇到特别感兴趣的英语图画书,也不允许用英语和中文说一句话,要我用中文说。
特别是从三岁多开始,艾米就对英语进行了“无差别攻击”,在她能理解的词汇和指令上也表示了抵抗。
可怜的妈妈,我只能先追随那颗心。 然后,在她不注意的时候时不时地夹英语单词,趁她心情好的时候听听英语儿歌,以此来洗耳恭听。
后来和她说话,她告诉了我理由。 “Helen老师说的是英语。 她说的我听不懂”,她自己得出了结论。 “我不懂英语。
“我眼睛一黑二白啊。 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陨石坑”,比第一个还大。 没想到我把孩子送到外教所在的班级,会有这么大的结果? 后来,我终于知道原因,改变主意后,如果直接把我扔在德国、法国或其他非英语国家,他们对着我哇啦哇啦地说,我也会一脸困惑的。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我通常看英语图画书也不解释。 如果她想听的话,我就这么读。
那个时期,中文和英语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她慢慢了解吸收,没有反抗。
但是,我无视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她的理解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对中文的吸收度远远高于英语。 她能听懂所有的中文句子,但只懂英语句子中的各个单词,所以自然会产生落差。
这表明我们的语言输入更明确,让她产生明确的概念是有效的。
外教哇哇地看了一整天,和我哇哇地看完书,传到孩子耳朵里,几乎没用了。
出洞的路其实,从我掉进第一个洞开始,我就在努力“爬出洞外”,没想到掉进了第二个更深的洞,就足够了。
我说最先爬出洞外的方法简单易行,就是努力保持最基本的英语输入,通过改变图案引起孩子的兴趣。 比如说,如果你不想看英语图画书,就先顺着孩子的心情用中文说,在不经意间把一些单词卷进来。 看原创的视频,用英语学习APP等,按顺序产生了兴趣。
对于第二个漏洞,我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单一的语言。 正如我最初学中文的那样,我开始通过多次重复特定的词语来追求“能理解”,而不是追求“多”。 比如艾米吃棒棒糖的时候,我不断地重复“lollipop,lollipop,lollipop……”,让她变得更容易了
长期以来,我家的英语启蒙一直处于这样的停滞期,没有任何进步,但在我的努力下,并没有抛弃一切。
我的心情被这个娃磨得越来越平静了。 果然活着是最重要的啊。 也许有一天会有转机。
结果突然有了转机。 前年暑假初,我有一天购物时偶然给艾米预约了英语试听课。 艾米依然在反抗。 我鼓励她,带她去了教室。
其实我不打算向她报班。 只是,我也想看看艾米的英语水平,在英语课上老师是怎么教的。
出乎意料,让艾米吃惊的是,老师在课上教我的简单的话,比一起试听的哥哥和姐姐们说得更好,被老师夸奖了。
这个小人瞬间变得自信起来,终于不再抗拒说英语了。
回来后,主动要求和我一起读英语图画书,终于开口读了,还和我进行了简单的对话。
这样,漫长的沉默期总算度过了。
总结1、从结果看,要有持续稳定的英文输入和英文环境建设,保证频率和时间,为输出做好准备; 2、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的需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3、帮助孩子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很重要4、保持我们的自信更重要,坚持再坚持,总有见到成效的一天。
随后,暑假过半,3岁零4个月的小家伙从跟进单词转为能跟进简单句。
读英语打卡,读一本贴上对应贴纸,很有成就感。 进步这么快,还是和至今为止的英语输入有关。
这几年,我也和慢成长团一起上了很多英语图画书和APP课。 其中最受艾米欢迎的是一个小爱好,可以在保持她的兴趣的同时,提供语言环境。
现在艾米对英语的接受变得自然了,在同龄的孩子们中说不上出众,但平时很擅长阅读和回答。
当然,这保护云层看月明的过程真的很长。
所以,我想写下自己这段心路历程。 和同样烦恼、对英语启蒙感到迷茫的妈妈们分享、学习。
未来英语启蒙的路还很长,我想遇到路的漏洞也不少,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所以不用太担心。
跟着兵来阻止,覆盖水来土,然后去努力吧哈哈。
—END—我花了一段时间说我和COS有同感。
作为海归妈妈,身边很多同学和幼儿园同学的家长都觉得,水果启蒙一定很轻松。
但事实并非如此! 水果小的时候,语言确实突飞猛进,一两岁就说了很多英语词汇和短文,我也曾经很乐观,觉得做得很好。
但是到了三岁,结果突然到了“反抗期”,我只和她说英语,她越来越不想接受。
一天晚上,一个孩子突然崩溃在我身上哭了。 “妈妈,请说中文。 请不要说英语。 我听不懂。 ”这才注意到,孩子很不安。
随着长大,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语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汉语就越来越亲近。
但她最熟悉、最亲爱的妈妈,让她觉得“不知道”,孩子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
我们其实对孩子和自己都可以更加相信。
因为相信,正因为没有心慌,才会有胆量。 孩子“知难而退”的时候,有耐心和智慧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以孩子接受的速度走过去。
我觉得如何英语启蒙是一个缩影,对待孩子成长的自信和恒心是相通的。
——END——作者:需要时间。
微信“慢成长”创始人、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儿童读物翻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绩效培训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
创办公众号慢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