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思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是人才进入社会前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源泉。 学生在大学接受的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对社会的贡献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品格和职业观念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工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资源,各类信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中潜藏的不良信息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时代,积极引导学生思想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媒体
新媒体是21世纪科技的衍生物,在互联网普及的前提下,通过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收各种图像、音频信息,提高了信息的接收效率新媒体在方便用户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用户不良信息的甄别,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还不存在
从理论层面分析,新媒体还比较广泛,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传递网络信息的平台。 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新媒体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新媒体技术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传播
新媒体是一种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信息发布的技术。 信息发布速度快,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方便快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和信息的传递。 学生的大量知识本应通过书本获得,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仅限于学校老师。 新媒体可以释放地域的束缚,链接多种知识和资源,随时向学生传播,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
同时,现代主流媒体以正向积极引导为主,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正向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可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双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
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随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建立正确的三观,即使学生出现认知偏差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和指导,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影视视听、图片讲解、语音传递方式,以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相比传统的书本知识口碑,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更新颖,学生接受可以通过微信、QQ等在线交流工具随时进行知识传递,师生也可以更直接地交流与交流。 研究表明,师生“面对面”交流难以吐露双方真心话,通过新的媒体平台,双方交流更真诚,信息传递效果更好,引导性更强。
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动画、VR展馆的参观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新媒体,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释放教育活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另外,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强,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增加。 新媒体可以达到碎片化学习的目的,学生不需要在专业思政学习上花时间,但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思政教育资源,极大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生活习惯、思维意识自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情,对新事物有极强的追求感,但对事物的识别能力较低,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更加灵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近双方可以利用新媒体随时交流,在私人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兴趣点,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微信朋友圈、 可以通过微博等主流媒体及时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更直接。
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收集和汇编现代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数据,丰富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思政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长时间的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学生的忽视。 要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积极宣传高等教育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娱乐生活中注重正面的思想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正能量,有活力。
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思政教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更远。
通过VR技术、短视频等,可以让学生学习、理解进入战火时代的青年学生为祖国发展做出的不朽贡献。 另外,还可以转发推荐《觉醒年代》 《新青年》等主要电视剧,加深学习形象。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利优势,让学生更容易、更容易地接受政治思想知识。
学校要发挥学生组织作用,通过学生会、社团、读书会等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的引领建设作用。 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有体验感,以新媒体为依托进行线上思想交流,开展“头脑风暴”,积极参与线上参观,发表线上感想,增强交叉感染力
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到来之际,也要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 校内开设交流平台,让学生积极发表言论,评选展示优秀心得,一方面展示当代青年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网络信息时代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反面的舆论对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 高校要优化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对思政舆论平台的管理和监督,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定期进行思想动态考察,严格审查各类思想政治课程和材料,防止篡改历史内容,防止隐性不良思想内容,保证思政教育质量
思政老师要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对舆论问题要站在正确积极的角度进行引导分析,让学生了解舆论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客观分析正面引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社会舆论的影响,学校也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
教师还应密切关注个别学生的思想变化,特别是经常通过媒体平台发表不良言论的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思政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协助解决思想困境和心理挫伤。
高校应发挥示范力,通过典型积极的宣传,从学生群体中挖掘思政水平较高、三观正确的学生代表,通过演讲、座谈、发表事迹等方式引导校园风气,在学生内部形成感染力,提高整体思政水平。
思政教育的优点是具有时代性,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因此,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应发挥网络平台功能,提高教育水平,积极利用校内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强思政教育力度。
要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收集网络资源,完善思政教育平台,在保证教学内容权威性的同时,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
根据学生的体检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新媒体的发展规律,从文字、图片、语音、短视频、VR体验等方式语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思政教育
研究开发校内网站,通过网站及时传输、发布各类信息和知识,使师生能及时了解国家文化和主流思想,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交流平台,录制专题课程,拓展学习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内容。
要鼓励思政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及时进行思政引导、新闻推送、知识选择,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 此外,教师也能积极与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交流,互相交换学习意见,对时政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
班级要利用企业微信、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思政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尽量覆盖到每个学生身上,使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校园日常学习生活。
大学生学习时间比较自由,高年级学生自由时间多。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积极组织各主题鲜明的思政类文体活动,通过“七一大合唱”“十一文艺汇演”等新媒体进行宣传。 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可以通过筹集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中心的迁移,让学生在更加温暖、放松的环境中感受到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影响学生思想,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融合新媒体技术,借助新媒体碎片化、便利化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思政教育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政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端正
(作者:马进军,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 )。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