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古钱币收藏家,民国钱币收藏家罗伯昭
战国时期的钱币、王莽首次进行金制改革时发行的钱币、“建炎元宝”篆书钱……今年是国家博物馆建成110周年,国博143万余件藏品中,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慷慨捐赠,罗贝尔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8月在该馆举办的“薪火赟续——罗伯昭捐赠展”上,系统地展示了跨时空的钱币文化。
罗伯昭,曾任文炯、号沐园、四川巴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货币学家、货币收藏家。
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五年,罗伯昭先后把它收藏的一万五千多件文物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中有古代历朝的布、刀、泉、元宝、通宝、重宝等各种形式和面额的铸币,近代的银币、元、纪念币,革命根据地的布币,银币、铜币、纸币、纸币,甚至每个大陆
这里说,泉水是古代货币的名称,意思是货币像泉水一样不断流通。
王莽篡夺刘氏汉王朝的天下大权后,在“钱”、“铢”等字的“金”旁犯了禁忌,于是正式用“泉”代替“钱”,收藏界也常称之为泉坛。
清朝到了乾隆、嘉庆时期,逐渐兴起的金石考证学使古钱币学研究兴盛起来。
在历史的倾斜过程中,钱币收藏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洛伯昭与中药雨、张叔驯并称近代“泉家三杰”,有“北方南张巴蜀罗”之称。
1899年8月19日,罗伯昭出生于重庆。
他从小就很聪明,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商科。
20世纪20年代,罗伯昭从桐油贸易起步,从小商行到大厂,开始跨国贸易,利润非常丰厚。
抗战胜利后,举家搬到上海的罗伯昭在商界已经很有实力,但其影响在他在中国的古钱币收藏和研究中却望尘莫及。
从小,罗伯昭就对货币特别感兴趣。 清末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内方外圆的小钱。 父母要在孩子身上花几个小钱杜绝。 罗伯昭总是要好好研究,看到好东西、有特点的东西就自己收下。
上学后成了写字帖,他把古钱币上不同写法的繁体字宝字写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
老师也是钱币爱好者,见他喜欢古钱币,便教育他长大后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时把收藏钱币作为一种爱好。
罗伯昭大学毕业后,收藏钱币的热情随着经济实力的稳定而高涨。
20世纪20年代,他在重庆做桐油生意时,结识了毛永庚、大朝通宝、蒋伯垭等钱币收藏家和多家古玩店老板,其间,大萧山庭鎏金“天策府宝”“干封泉宝”、张文彬“大朝通宝”“银钱”“天圣
据罗伯昭统计,他购买硬币的花费在两千万美元以上,有时还用几根金条买了罕见的平价钱回去。
到20世纪30年代末,罗伯昭已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著名的泉界大家,与南沪张叔驯、京津冀中雨并驾齐驱,素有“巴蜀罗”之称。
蒋伯埕说:“同好中以罗伯昭孜孜不倦,网络不如,且能折节交流,虚怀若谷,一洗末俗旧习,其志可嘉,其根弥足称也。”
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币界在江浙、京津、辽东、四川等地掀起收藏、研究热潮,但规模小,持续时间短。
中国泉币学社成立至今,已成为规模大、时间长、活动规范、人员队伍强、最权威的泉币研究社团。
1940年5月,由罗伯昭、郑家相、王荫嘉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国泉币学社,社址设在罗伯昭府邸。
以年龄最大、德高望重的丁福保为总经理,罗伯昭为副总经理,担任学社刊物《泉币》杂志的总编辑。
罗伯昭集货不仅要求品种、数量、珍品,甚至古钱币知识的提高,而且每次收集到前所未有的品种,他都要阅读古书考证,寻找新来者的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历史,让罗伯昭比别人更慧眼识珠
“建国通宝”的钱以前谁也没见过,钱谱上也没著录过,很多人连“建国”这个年号都没听说过。
罗炯昭的女儿说,当时有钱商人把“建国通宝”带到上海,币界人士都认为是假货。
后来,这枚货币又被黄金商人带到了北方。
只看过《建国通宝》拓本的罗伯特昭仔细研究过,断定那是宝物,就派人带着十两银子往北追,买下了这枚钱币。
罗伯托昭不仅有实战经验,理论水平也很高。
在日本和“建国通宝”的致辞中,罗伯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在《泉币》第七期发表过《建国通宝钱考》一文,他研究后说宋徽宗有“建中靖国”年号,时间是两三个月。
罗伯昭认为,为什么“建中靖国”年号采用首尾两个字,应该与当时的禁忌有关。 如果取前两个字“建中”构成“建中通宝”,就与唐德宗时期的钱文过重了。 取“靖国”时,徽宗认为这两个字不足以概括“建中靖国”四字的含义,自然要圆满取两个字。
“建国通宝”非常稀有,现存数量不超过10枚,所以说是北宋第一个稀有货币一点也不过分。
在罗伯昭浩汉的收藏中,他一直把“新币11铢”视为第一珍品。
现代货币学家马定祥的儿子马传德曾写道,他想起了收藏这些古钱币的曲折经历。
20世纪40年代初,在北方发现了“新币11铢”,当时泉坛对此众说纷纭,真伪不明。
为了泉界的元老张? 伯、郑家相两位老师都对这种货币持否定态度,使得这种高价的“新币11铢”在北京无人问津。
1943年冬,马定祥在北京琉璃厂拜访了“新币11铢”的持有者李庆裕,目睹了一件有争议的“新币11铢”实物。
“这笔钱是为王莽铸造的,是毋庸置疑的创见珍品。
”做出这个论断的马定祥用十一两黄金买下了。
回到上海后,马定祥向罗伯昭推荐了这笔冷清了两三年的珍品。
罗伯昭看到“新币11铢”,同样爱不释手,决定用巨大的钱购买这件稀世珍品。
1957年,罗伯昭将珍藏的“新币11铢”等万余枚货币捐赠给了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前身)。
1962年,他又把珍藏的另一种货币捐赠给了上博馆。
“余志,再期十年收集,十年作谱,谱录现成,并以全藏泉、公诸邦国、海内贤俊幸求教焉! ”罗伯昭不仅捐赠个人珍藏,还经常关注新文物情况,多次为博物馆提供文物线索,第一时间收购珍品。
(关山)。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