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北京大学出版社)
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
作者:江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16开
页数:660
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28675
- 条形码:9787301328675 ; 978-7-301-32867-5
- 装帧:暂无
- 版次: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暂无
- 所属分类:
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 本书特色
《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共收录了35篇学术文章,涉及的领域既包括学界讨论的学术前沿问题,如共犯/犯罪参与问题,也包括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如对犯罪违法所得,尤其是对涉黑恶犯罪、毒品犯罪违法所得的刑事没收问题;既有立足于中国现行法进行的刑法教义学探讨,也有对域外刑法理论的译介与比较,可以为刑法领域研究人员以及司法实务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 内容简介
本书主题是“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主要展现了刑法学者与刑诉法学者对刑法与刑诉法理论的探讨,以及部门法知识间的互相影响。本期设有“学术书评”“理论前沿”“共同犯罪”“刑事没收”“比较视野”“实证研究”“实务热点”“判例研究”以及“刑事诉讼与刑事执行”栏目。
本书所涵盖的领域包括共同犯罪理论、刑事没收理论等专题内容;刑法学研究方法、刑法的明确性原则、行为论、客观归责理论、违法性原理、禁止错误理论等刑法总论的重要内容;“套路贷”“黑恶犯罪”和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等实践疑难问题,以及社区矫正、有效辩护、恢复性司法等刑事诉讼与执行理论。本书对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司法实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注重倡导学术批评与争鸣,致力于构建刑事一体化。本书的出版可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刑事法评论: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 目录
学术书评
关于理想的刑事诉讼 / 劳东燕
一、 引言
二、 选择直面的姿势
三、 其人其书的特色
四、 冤案的内生机制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叙事
——与邓子滨教授商榷 / 魏晓娜
一、 缘起:13世纪以前欧洲的诉讼模式及1215年遭遇的危机
二、 殊途: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分道扬镳
三、 同归:欧洲大陆对纠问式模式的扬弃
四、 同归:英国对控诉式诉讼的扬弃
五、 结语
破除刑事法研究的三重藩篱
——读邓子滨《刑事诉讼原理》 / 李勇
一、 引言
二、 破除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藩篱
三、 破除理想与现实的藩篱
四、 破除理论与实践的藩篱
五、 结语
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觉醒
——读邓子滨研究员《刑事诉讼原理》 / 高通
一、 引言
二、 没有程序,法治什么都不是
三、 重新反思刑事诉讼目的论
四、 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理论体系
五、 余论:两点疑问
刑事证据原理如何展开
——邓子滨教授《刑事诉讼原理》证据部分介评 / 冯俊伟
一、 刑事诉讼(法)中的真相
二、 刑事证据(法)的基本概念
三、 证据排除规则的体系
四、 案件事实认定应当如何进行
五、 结语
构建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基础
——读邓子滨著《刑事诉讼原理》 / 李世阳
一、 绪论
二、 《刑事诉讼原理》的构造与内容
三、 结语
如果没有“美人赋”
——从中国古典文本品《刑事诉讼原理》 / 周详
一、 “漂泊者”的幸运
二、 “陌生客”的经验
三、 “老实人”的恶毒
四、 “好色客”的程序
五、 “纳蕤思”的自恋
理论前沿
论刑法教义学的去哲学化 / 徐万龙
一、 刑法教义学的哲学化倾向
二、 法教义学的本质特征:实践导向
三、 “实然”和“应然”的混淆
四、 民主原则对法哲学的封锁
五、 结语
刑法、刑罚制度的正当化根据论与犯罪化论、犯罪论 / 〔日〕松泽伸文
杨建民译
一、 序言
二、 刑罚理论的变迁与刑法理论——正义模式
三、 刑法、刑罚制度的正当化根据论——何以要惩罚?
四、 犯罪化论的构造
五、 犯罪论之一:危害、犯罪及家长主义
六、 犯罪论之二:不正
七、 犯罪论之三:展望性非难
八、 量刑论——均衡原理
九、 结语
不明确刑法规范的合宪性控制
——以寻衅滋事罪为例/ 胡超
一、 问题的提出:我国刑法的明确性困境
二、 法治与民主:刑法明确性原则的宪法基础
三、 解释而非审查:刑法明确性的主要实现途径
四、 寻衅滋事罪的合宪性控制
五、 结语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刑法中的行为概念 / 〔德〕阿明·英格兰德文
邓卓行译
一、 关于刑法中行为概念的讨论
二、 拉德布鲁赫这篇论文的核心命题
三、 拉德布鲁赫对这篇论文的背弃
违法性之“法”与不法之“法”
——刑法教义学中的违法性与不法 / 郭栋磊
一、 导论
二、 不法与违法性
三、 违法性之“法”
四、 不法之“法”
五、 不法之“法”与违法性之“法”的区别
六、 结论
法律情况不明中的禁止错误 / 〔德〕米夏埃尔·帕夫利克文
谭淦译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系统和人权 / 〔斯洛文尼亚〕阿列什·扎夫什尼克文
金泽刚、赵增田译
一、 引言
二、 自动化如何改变犯罪控制?
三、 AI系统与法律的冲突
四、 讨论:解决方案
共同犯罪
参与和不作为
——综述德国刑法中可能涉及的“不作为犯中的参与”以及“参与中的不
作为” / 〔德〕赫尔穆特·查致格文郑童译
一、 出发点:《德国刑法典》体系
二、 不作为犯中积极作为的参与
三、 参与中的不作为
四、 总结
北欧刑法中的犯罪参与:同一主题的各种变体 / 〔芬〕基默·诺迪欧文
王猛译
一、 引言
二、 一个初步的比较观察
三、 丹麦与挪威
四、 瑞典与芬兰
五、 比较分析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教义学解构 / 童云峰
一、 “固执己见”:形式单一正犯体系的保守与执拗
二、 “墨守成规”:功能性单一正犯体系的固守与修正
三、 “张冠李戴”:区分制体系的移植与强推
四、 “正本清源”:我国犯罪参与二阶判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五、 “名副其实”:犯罪参与二阶判断的归责意义与量刑价值
刑事没收
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的法理基础、模式转变及技术操作 / 屈舒阳
一、 问题源起:供犯罪所用之物认定与没收之乱象
二、 先决条件:供犯罪所用之物的具体判断及逆向界定
三、 研究基础: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的正当性分析
四、 具体适用:供犯罪所用之物的没收模式及考量方法
毒品犯罪违法所得的范围与认定 / 陈思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传统到现代:没收违法所得与毒品犯罪治理
三、 毒品犯罪违法所得的范围界定
四、 毒品犯罪违法所得的认定规则
五、 结语
比较视野
医师参与下临终患者终结生命相关法律问题的类型化分析
——基于对美国法的考察 / 于佳佳
一、 引言
二、 终止维持生命措施
三、 医师的帮助自杀
四、 总结和启示
中美监狱行刑模式的评介、比较与借鉴 / 刘崇亮、欧喆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美国监狱行刑模式的评介
三、 中国监狱行刑模式的评介
四、 美国矫正刑与中国改造刑的差异
五、 美国矫正刑与中国改造刑的契合
六、 矫正刑模式对中国监狱行刑实践的几点启示
实证研究
网络著作权犯罪量刑实证研究 / 李芳芳
一、 问题提出与实证样本
二、 变量定义、基本描述与对比分析
三、 模型构建与实证发现
四、 量刑情节与量刑结果的关系
五、 网络著作权犯罪量刑规范化之实现路径
六、 结语
实务热点
客观归责理论在台湾地区刑法实务的实践 / 张丽卿
一、 前言
二、 客观归责理论于因果关系判断的运用
三、 客观归责理论对司法实务的影响
四、 “高法院”的标杆性判决
五、 结语
“套路贷”案件涉案财物及其处置研究 / 王胤、刘少军
一、 “套路贷”案件涉案财物的范围
二、 “套路贷”案件涉案财物的特征
三、 “套路贷”案件涉案财物处置面临的现实困境
四、 “套路贷”案件涉案财物处置的基本原则与具体维度
五、 结语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刑法规制的扩张与限缩/ 肖飒
一、 背景与问题
二、 当前理论阐释的局限
三、 司法解释的缺陷
四、 结语:入罪思维的反思与出罪思维的提倡
黑恶犯罪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研究 / 毛洪涛
一、 引言
二、 扫黑除恶中刑事涉案财产处置现状考察
三、 涉案财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难点
四、黑恶犯罪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的完善路径
五、 结语
判例研究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关于“罗腾堡食人魔”案的终审判决 / 喻海松译
“罗腾堡食人魔”案判例评析 / 〔德〕汉斯·库德利希文徐成译
一、 裁判要旨
二、 判决理由
三、 评注
慕尼黑滥杀案判决评注 / 〔德〕马库斯·瓦格纳文段蓓译
一、 引言:相关背景及考察重点
二、 判决涉及的重要事实
三、 慕尼黑地方法院的判决
四、 法律评价
五、 法政治学的展望
增强生命尽头的自主决定权 / 〔德〕汉斯·库德利希文唐志威译
一、 案情
二、 问题
三、 德国联邦高法院的解决方案
四、 评价
缓刑和终身自由刑之间: 德国联邦高法院第四刑事审判庭前的非法
赛车致死案 / 〔德〕保罗·克雷尔文程伊乔译
一、 引言
二、 第四刑事审判庭对存在死亡结果的非法赛车案件的判决
三、 刑事政策背景
四、 作为刑事政策参与者的刑事法庭
五、 结语与展望
刑事诉讼与刑事执行
“补救性后手段”
——社区矫正中电子定位监管之应用 / 赵冠男
一、 问题提出:电子定位监管之实践推广与立法设限
二、 理念之维:惩罚、安全、矫治之位序及其优化
三、 制度之维:电子定位监管之功能定位
四、 实践之维:电子定位监管之实际适用
五、 结语
认罪认罚案件的有效辩护:理想模式与实践背离 / 马静华、李育林
一、 理想模式:实质化的庭前辩护与一致性的庭审辩护
二、 实践背离:形式化的庭前辩护与矛盾性的庭审辩护
三、 实践背离的原因探析
四、 结语
辩护律师保障型权利述引 / 谭文健
一、 国外律师保障型权利立法概览
二、 我国律师保障型权利的不足及原因
三、 我国辩护律师保障型权利的完善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 李灿
一、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领域引入恢复性司法模式之缘由
二、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之实践与困境
三、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面临困境之成因
四、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完善之构想
五、 结语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