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
作者:刘法建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
开本:32开
页数:269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6414373
- 条形码:9787566414373 ; 978-7-5664-1437-3
- 装帧:暂无
- 版次: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暂无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 内容简介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基于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着眼于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围绕旅游地网络体系构建、旅游地网络特征测度、旅游地网络感知与评价、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等主要内容,以旅游地的经营模式为切入点,选取黄山、宏村、西递三种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揭示黄山、宏村、西递三地的旅游地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以及政府、景区经营机构、社区企业网络等核心行动者的网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和机制、不同经营模式对旅游地网络的影响等问题。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旅游业发展已从单一景区开发进入旅游地全面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1.1.2 旅游地系统结构优化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1.3 社会网络理论是研究旅游地系统结构及演化的有效手段
1.1.4 不同主导经营模式下的旅游地发展与矛盾情况存在差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
1.5.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5.2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5.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5.4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1.5.5 整体网和个体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社会网络:方法亦是理论
2.1.1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辨析
2.1.2 社会网络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1.3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
2.2 社会网络与人文地理学研究
2.2.1 研究缘起
2.2.2 研究层面
2.2.3 主要研究内容
2.2.4 结论与启示
2.3 旅游研究与社会网络研究范式
2.3.1 旅游地网络及体系构建
2.3.2 旅游流网络
2.3.3 旅游政策网络
2.3.4 旅游营销与品牌网络
2.3.5 旅游知识管理与创新网络
2.3.6 旅游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网络
2.3.7 旅游地一般性网络的演化及效应
2.3.8 研究述评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构建
3.1 旅游地网络研究的依据与价值
3.1.1 旅游地网络是多元、复杂的动态系统
3.1.2 旅游地网络影响或决定了各主体的发展
3.1.3 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整体视角优于单一的个体属性研究
3.1.4 旅游地网络研究是传统旅游地研究的有益补充
3.2 旅游地网络体系构建
3.2.1 基于关系类型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
3.2.2 基于行动者类型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
3.2.3 基于网络层次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
3.3 本书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界定
3.3.1 一般旅游联系网络
3.3.2 旅游政策传递与互动网络
3.3.3 旅游信息交流和创新网络
3.3.4 旅游资金互助网络
3.3.5 客源互动网络
3.3.6 联合营销网络
3.3.7 企业竞争网络
3.4 旅游地网络的行动者、关系的确定
3.4.1 行动者确定
3.4.2 关系确定和评价
3.5 网络数据获取
3.5.1 问卷调查与访谈
3.5.2 二手数据的获取
3.6 旅游地网络评价指标和模型
3.6.1 整体网模型
3.6.2 个体网模型
3.6.3 软件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介绍及研究假设
4.1 中国遗产旅游地发展模式
4.2 案例地界定与旅游发展模式概况
4.2.1 黄山
4.2.2 宏村
4.2.3 西递
4.2.4 小结
4.3 研究假设
4.3.1 旅游地网络特征假设
4.3.2 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假设
4.3.3 旅游地网络态度、认知与评价的假设
4.3.4 旅游地网络演化假设
第5章 黄山、宏村、西递的旅游地网络特征及比较
5.1 行动者、网络关系和数据获取
5.1.1 黄山
5.1.2 宏村
5.1.3 西递
5.2 个体网特征及比较
5.2.1 旅游地网络规模
5.2.2 网络联系对象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5.2.3 互惠性特征
5.3 整体网络特征
5.3.1 旅游地网络的通达性
5.3.2 旅游地网络的内聚性检验
5.3.3 网络行动者权利与功能
5.3.4 旅游地网络的子结构
5.3.5 旅游地网络的核心与边缘
5.4 不同旅游地网络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5.4.1 相关分析
5.4.2 一般联系网络的回归分析结果
5.5 总结与管理启示
5.5.1 旅游地网络的差异
5.5.2 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
5.5.3 管理启示
第6章 旅游地网络的态度与评价研究
6.1 不同旅游地行动者的旅游联系态度差异研究
6.1.1 数据和万法
6.1.2 结果分析
6.1.3 小结
6.2 旅游地网络与旅游联系的认知评价
6.2.1 旅游地网络与旅游联系的评价内容
6.2.2 数据获取与分析过程
6.2.3 结果分析
6.2.4 小结
第7章 黄山旅游地网络的演化
7.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黄山旅游地网络演化阶段划分
7.2 研究思路与数据获取
7.2.1 旅游地网络行动者和联系的识别与分类
7.2.2 旅游地网络的展示和表达
7.2.3 数据获取
7.3 黄山旅游地网络演化过程
7.3.1 探索阶段(1930年之前):士大夫旅游背景下的寺庙管理模式
7.3.2 参与阶段(1930~1978年):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
7.3.3 发展阶段(1979~1996年):大众旅游兴起下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
7.3.4 市场化阶段(1997~2003年):政府指导下的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7.3.5 成熟与完善阶段(2004年至今):地方企业兴起的多元社区参与模式
7.4 旅游地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
7.5 旅游地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
7.6 小结
第8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后记
附录
附录A黄山(汤口)、宏村和西递旅游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B黄山、宏村和西递政府部门调查问卷与访谈大纲
附录C黄山、宏村和西递旅游地网络中心度分析结果